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煮木香膏

水煮木香膏

卫生宝鉴》卷十六方。罂粟壳(蜜浸炒)六两,乳香、肉豆蔻砂仁各一两半,当归白芍药木香丁香诃子皮、藿香黄连青皮(去白)、陈皮、炙甘草厚朴(姜制)各一两,炮姜、枳实(麸炒)各半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弹子大,每服一丸,加大枣一枚,水煎,和滓稍热食前服。治脾胃受湿,脏腑滑泄腹中疼痛,肠鸣水声,不思饮食,每欲痢时,里急后重,或下痢赤白,或便脓血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匮入门

   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
  • 中魁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位于手中指背侧,当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,屈指取之。一说在手中指背侧,远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(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)。主治呕吐,噎膈,鼻衄,牙痛,白癜风等。

  • 气分

    ①泛指属于气的范围的功能活动及病变,常相对于血分而言,如邪在气分、气分湿热等。②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实热阶段。以中焦阳明为主,包括肺、胆、脾、胃、大肠等脏腑,范围较广。参气分证条。③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

  • 肾经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又名温疟。《症因脉治·肾经疟》:“肾经温疟之症,肌肉消,脑髓烁,先见烦躁发热,躁状畏人,热势稍衰,复返归肾,又见寒候,此肾经冬受风寒温疟之症也。肾经温疟之因,冬受风寒,藏于骨髓,至春阳

  • 心包络咳

    病名。指咳嗽时心胸部隐痛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心包络咳,心胸间隐隐作痛,宜以心经药治之。如丹皮、山栀、肉桂等。”参见心经咳嗽、咳嗽条。

  • 尩痹冲剂

    研制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续断、补骨脂、制附子、熟地黄、淫羊藿、骨碎补、独活、桂枝、赤芍、白芍、牛膝、苍术、威灵仙、知母、防风、伸筋草、麻黄、松节、穿山甲(炙)、虎骨(炙)。冲剂,每服10~20克

  • 膈下

    膈,指膈膜,为分开胸腹之筋膜。膈下指膈膜以下的部位,即上腹部。《医林改错》:“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,膈膜以上,心肺咽喉,左右气门,其余之物,皆在膈膜以下。……立膈下逐瘀汤,治肚腹血瘀之症。”

  • 肘后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又名发臂毒。系生于肘后之肿毒。在肘后内侧者称内肘毒;在肘后外侧者称外肘毒,均由风火郁结,气血凝结而成。证治参见无名肿毒条。

  • 三十一号大过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连翘薄荷饮,见该条。

  • 子午莲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睡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