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极

气极

六极之一。指气虚重症。多因脏气不足,正虚邪袭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气极,令人内虚五脏不足,邪气多,正气少,不欲言。”偏虚者,症见短气不能言,入晚甚,乏力,皮毛焦。治宜益气。可用诃黎勒丸钟乳石散、益气丸等方。偏实者,症见喘急胸满,易怒,心腹胀满,口燥咽干发热唾血等。宜用麻黄散前胡汤等方。参见六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棉龙骨散

    《幼科金针》卷下方。枯矾、龙骨各五分,麝香五厘,红棉灰(即干胭脂灰)三分。为末,先用棉球拭去脓秽,取少许,吹耳。治耳溃。

  • 病名。①痈疽五发之一。《卫济宝书》卷上:“瘭者,始初聚结尖肿,根脚赤白色,高处带红赤,肿实疼痛,憎寒壮热,口干渴,百节疼痛,困倦沉重。饮食者,未破者,即下大车螯散。如先破,下小车螯散,然后服轻肌活脓内

  • 医学精要

    儿科著作。8卷。清·黄岩撰。约成书于1800年。卷1~5首论儿科用药、诊法及灯火燋法,其次分述儿科的多种杂病;卷6~8专论痘科及麻科,其中除作者本人的见解和医案外,还摘录了历代文献中的一些资料。

  • 太医院判官

    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级官员,协助太医院提点、院使、副使等共同掌管医药方面的事宜及太医院行政事务。官阶从八品。

  • 腰黄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雄黄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邪嗽

    五嗽之一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九。又称劳嗽、疰嗽。指劳极损伤肺络或感邪恶之气所致的咳嗽。《医说》卷四:“惟今之所谓劳嗽者,无所经见,意其华佗所谓邪嗽,真人所谓疰嗽者是也。此病盖酒色过度,劳极伤肺,损动经络

  • 损伤瘀血

    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因跌扑、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,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。症状可因瘀血部位,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;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;积于胸胁则为胀闷;结

  • 黑胡椒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胡椒药材之一种,详胡椒条。

  • 奔豚

    古病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又名贲豚、奔豚气。《难经》列为丘积之一,属肾之积。症见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、咽喉,发时痛苦剧烈,或有腹痛,或往来寒热,病延日久,可见咳逆、骨痿、少气等症。多由肾脏阴寒之

  • 趺阳

    ①经穴别名。《类经图翼》:“冲阳,一名会原,即仲景所谓趺阳也。”后有以趺阳作冲阳之别名者。见冲阳条。②即趺阳脉。《伤寒论·序》:“人迎趺阳,三部不参。”详趺阳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