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七公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亦名带下黑候。指妇女从阴道经常流出黑豆水色稠粘或稀、或腥臭的液体,也有在赤白带下中杂有黑色的,连绵不断。多因热盛熏蒸,伤及任脉带脉,肾水亏虚所致。治宜泻火清热,方用利火汤。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膻中疽。见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梗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疫痧草·辨论疫邪由来》:“疫痧者,疫毒直干肺脏,而喉烂气秽,甚者直陷心包,而神昏不救,瞬息之间,命遂夭殂,毒气传染,枉死甚众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病名。多由疫喉邪毒未尽,余邪内陷于肠中而为痢。症见下痢赤白或兼脓血,下痢白色者宜黄芩汤加青皮、陈皮、防风、木香、黄连之属;下痢脓血者宜白头翁汤加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防风、木香、黄连之属。
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肺脏怯。详该条。
见方氏脉症正宗条。
①出《质问本草》。为八角乌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卜芥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