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补阴。又称育阴、养阴、益阴。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。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、大补阴丸等;常用药如天门冬、麦门冬、石斛、沙参、玉竹、龟板、鳖甲、旱莲草、女贞子等。参见补阴条。
重,重复,已经发汗而再次用汗法治疗,称重发汗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,所以然者,以重发汗,虚故如此。”“汗家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小便巳,阴疼。”发汗过度则耗损津液或阳气,故
见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五。即洪宝丹,见该条。
见伤寒百问歌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《温疫论补注》卷上方。又名养营承气汤、养荣承气汤。生地黄一两,芍药二钱,枳实、大黄各一钱,厚朴五分,当归、知母各三钱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温病数下亡阴,里证仍在,并见热渴者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五。即臁疮。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鬼灯笼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