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材学》。为牡荆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痰湿内阻,肺气不得宣降的病机。症见咳嗽痰多,色白而粘,容易咯出、或气喘胸满、呕恶、舌苔白腻,脉滑。治宜宣肺化痰或降气平喘。
古针具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小针之要,易陈而难入。”意同微针,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即藤杜仲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因多进膏粱厚味,酒湿辛辣等物,热积肠胃而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积热泄泻之症,发热口渴,肚腹皮热,时或疼痛,小便赤涩,泻下黄沫,肛门重滞,时结时泻。”脉多沉数,或见促结。治宜清肠胃积热,方如黄
书名。2卷。清·柯逢时撰。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马陆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宣明论方》卷六方。大黄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实各半两,甘草一两。为粗末,加生姜三片,水煎服。治伤寒杂病,内外所伤,腹满咽干,烦渴谵妄,心下按之硬痛,小便赤涩,大便结滞;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滞;热甚喘咳,闷乱惊
出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》。即麻疹作痢,详该条。
见《大生要旨》卷二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