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耳穴模型,见该条。
骨名。即脊柱骨。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老鼠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蓝布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杓指》卷四:“此症乃痰火流行,凝注舌下,结成泡肿,绵软石硬,有妨言语,作痛不安……下刀刺破流出黄痰,若蛋清稠粘难愈,须捺净,吹冰硼散,内服加味二陈汤。”参见痰包条。
病证名。指因邪气盛实所致的胎动不安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:“胎实而不安者,惟其素本不虚,而或多郁滞者有之,治宜开之导之,若呕吐不止者,参橘汤(人参、陈皮、麦冬、白术、厚朴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淡竹叶、姜),
本指铡碎的草,喻体内的水液废物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去宛陈莝。”
配穴法之一。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。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,下肢的内庭;胃痛取上肢的内关,下肢的足三里等。
指未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日昳慧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土人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