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五。即关节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兽医。撰有《治马经》三卷。
鼓膜之俗称。在耳孔之底,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。参见耳及皮膜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。为皂角刺之简称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鼠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①泛指小腿。②胫骨。
元、明、清代医官职称。明、清两代,院判的职位仅次于院使。元代于1322年(至治二年)设院判2人,官阶正五品。
书名。朱琏编。共分5篇:第一篇绪论;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;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,灸术方法;第四篇孔穴各论,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;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。书末附以新中国医学者对针灸的研究
古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。又称水毒病。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蚕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