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时复证

时复证
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清·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:“类似赤热,不治自愈,及期而发,过期又愈,如花如潮,久而不治,遂成其害。”“未发问其所发之时,别其病本,在何经络;既发者,当验其形色经络,以别何部分。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治疗可按发病季节用药,发于春季者,宜驱风清热,用洗肝散加减;发于夏季者,宜清心泻热,用洗心汤加减;发于秋季者,宜泻火润燥,用泻肺汤加减;发于冬季者,宜滋阴抑火,用六味地黄汤加减。但“不必拘执,仍须视其时症,诊何脏腑相克,然后加减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肠泄

    病名。即直肠泻。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:“直肠泄,食方入口而即下。”详直肠泻条。

  • 肝咳

    病证名。①指咳则两胁痛,甚则不可以转动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,转则两胠下满。”治用小柴胡汤、泻青各半汤、枳壳煮散加减。参肝经咳嗽条。②十咳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诸

  • 黄钟

   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
  • 透风于热外

    出《温热论》。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,使风邪外透。若病者既有里热,又有外感风邪,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,里热才能随之而除。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。

  • 淫气

    ①阴阳之乱气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风客淫气,精乃亡。”全元起注:“淫气者,阴阳之乱气。”②淫作动词用。指正气或邪气的浸淫流溢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”王冰注:“胃散谷

  • 内消连翘丸

    《疡科选粹》卷四方。连翘三两,漏芦、胡桃仁、夏枯草、土瓜根、射干、泽兰、沙参、白芨各五钱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,空腹盐汤送下。治瘰疬。

  • 幼幼指掌集成

    见幼科直言条。

  • 内经纂要

   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。

  • 粉丹皮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牡丹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俞应泰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星阶。浙江绍兴人。本业儒,后习医,精于伤科,著有《伤科秘诀》等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