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改斋
【介绍】:
见支秉中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支秉中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指生于小腿肚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亦名双生、骈胎。指妇人一次怀二胎。
指由刀斧利器所造成的创伤。《金匮要略·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》:“刀斧所伤,亡血故也。”
出《治疹全书》。即疹后失音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龙骨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方。炒扁豆、炒石莲肉(去心)、人参各一分,茯苓一钱半,炙甘草、白芷、黄芪(蜜炙)、炒木香各一钱,神曲二钱。为末,每服:婴孩一字;二岁至三岁半钱;四至五岁一钱,加大枣半斤,水煎服。
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,隋唐臻于完备。以医疗为主,教学次之。唐时,属太常寺。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。由太医署令、丞等负责管理。分设医、针、按摩和咒禁等部门,医又分为体疗、疮肿、少小
见《山西中药志》。即凤眼草,详该条。
阴气和平,阳气固密,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,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