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制方。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一部)。熟地黄、何首乌、泽泻、茯苓、玄参、五味子、麦冬、珍珠母、牡丹皮、浮小麦、夜交藤、磁石等。片剂,每片0.3克,每服六片,一日二至三次。功能滋阴清热,除烦安神。治
出《产乳集验方》。为蒲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女膝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生于颈上痒痛,衣领拂之即剧云,是衣领楷所作”。本病好发于项部,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,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,久之丘疹融合成片,皮肤增厚干燥,稍有脱屑,呈阵性剧痒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为该院低等医官,位处同监之上、提点之下。参见御药院条。
见诊余集条。
病证名。《灵枢·经脉篇》:“阴之脉……是动则病舌本强,食则呕,胃脘痛,腹胀善噫……”指舌根强硬。本症有虚实寒热之不同,临症宜详审脉症。即舌强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夏季时节饮食后冒寒伤湿所致的霍乱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四:“夏月霍乱,吐泻作渴,胃苓汤加半夏、藿香;面赤口干,加炒川连。春夏秋三时,饮食后触冒暴寒,成此症者,藿香正气散。若吐刊转筋,为风木行脾,平胃
【生卒】:779~839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,曾为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。对医学有所研究,爱好收集医方,择其验者,题于他所住的屋内帷簿和墙壁上,写满了效方、验方。
古时用药的一种方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即运用攻下、逐水等法时一般不用偶方,取其力专而效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