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遍身生疮,此症乃因受热之故,宜用首乌散。”(首乌、威灵仙、苦参、荆芥、胡麻、石菖蒲)
即着噤。见《幼幼新书》卷五。详着噤条。
见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。即五仁丸作汤剂。治证同。见五仁丸条。
经穴名。见《西方子明堂灸经》。即下巨虚,见该条。
病名。①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:“……发夹脊两边大筋,其色苍,八日可刺,若有脓,在肌腹中……。”证治见外痈条。②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痿漏、曲疽、冷疽。即生于昆仑穴(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巴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槿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嗜酒无度、湿热伤脾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酒积腹痛之症,痛而欲利,利下黄沫,天明即发,饮酒痛甚,小便赤涩。”治疗如痛而欲利,脉沉数者,枳壳大黄汤;口苦舌干,干葛清胃汤;利下黄沫,栀连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养生经》一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