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阳不振
同心阳虚。详该条。
同心阳虚。详该条。
见会元针灸学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学心悟》卷四。多由风热邪毒壅塞心肺二经所致。症见舌根肿硬,两旁糜烂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受风热湿毒,或因风劳酒色而起。下颏俱肿,口噤舌卷肿大,上有筋如蚯蚓之状,生黄刺白胎,如咬牙不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即发于足背或足小趾后京骨穴等处之疽。脓少、瘙痒。治同足背发。
即穴位刺激结扎疗法,见该条。
五种瘿病的合称。①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五。即石瘿、泥瘿、劳瘿、忧瘿、气瘿。②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五。即石瘿、肉瘿、筋瘿、血瘿、气瘿。
推拿手法。见《急救痧证全集》。与拧法相似。用拇指和食指,或再加中指,快速敏捷地用力捏住肌肉或韧带上提。多用于肩腰部。
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。
臂的内侧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循臂阴入腋下。”
同心气盛。详该条。或以阳热程度较重者称心阳盛,可见烦躁发狂等症。
通谿。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小会为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