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胁痛。详该条。
指申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,……下晡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地蜂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蓄血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藜芦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,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,《灵枢》有“耳者宗脉之所聚也”的论述,并说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……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”。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,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
见《南越笔记》。为石花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黄冈(今湖北黄冈县西北)人。先考科举不中,后改学医,对《内经》有所领悟,临证疗效好。
①又名鬼门。即汗毛孔。汗孔是阳气散泄的门户,故称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故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……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”。②经外穴名。见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,旁开3寸处。③子户穴别名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发颐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