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幼幼新书

幼幼新书

儿科著作。40卷。宋·刘昉撰。刊于1132年。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。卷1~3为综述部分,包括求子、方书叙例、小儿调理、用药及诊法;卷4~5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;卷6为先天疾病;卷7~12论蒸忤、鬾、啼、惊、痫;卷13~17论风寒时气、咳、疟诸病;卷18为斑疹麻痘;卷19~22为热痰、汗、疸、寒逆、癥积诸病;卷23~26为各种疳症;卷27~30为霍乱泄痢、血证、痔、淋等;卷31~32为虫病疝瘕、水饮;卷33~34为五官诸病;卷35~39为痈疽、疮疥、丹毒外伤;卷40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。全书共分547门,凡所征引皆注明出处,取材广博,有较高的参考价值。明·陈履端重刊本书时作了部分删节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髂窝流注

    流注病的一种。即缩脚流注。详该条。

  • 蝎子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全蝎,详该条。

  • 一身悉肿

    即全身水肿。因水湿潴留于皮肤经络所致。多见于风水,有虚实之分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风水恶风,一身悉肿,脉浮不渴,续自汗出,无大热,越婢汤主之。”此法宣散水湿,兼清胃郁热,湿重加白术;恶风加

  • 实痰

    痰症之一。泛指正气未衰、邪气壅实之痰证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凡可攻者便是实痰。……以其年力犹盛,血气未伤,或以肥甘过度,或以湿热盛行,或风寒外闭皮毛,或逆气内连肝膈,皆能骤至痰饮,但察其形气病气俱

  • 便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又称下血。指血经肛门而出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病者大便下血,或清,或浊,或鲜,或黑,或在便前,或在便后,或与泄物并下,……故曰便血。”便血多由湿热、积滞、结毒侵袭肠

  • 散膏

    指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脾重二斤三两,扁广三寸,长五寸,有散膏半斤。”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。

  • 呿吟(yí 移)

    病人痛苦呻吟的声音。呿为开口发出的声音,吟为闭口发出的声音,一般声高气粗为实,声低气微为虚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:“呿吟至微,秋毫在目。”此乃强调医生须明察患者微小的动态变化,那怕是张口或闭口的表现。

  • 风气肿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。指小儿肿满,因皮肤受风,风搏于气而致虚肿如吹者。参见小儿肿满条。

  • 寒湿水肿

    病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寒湿身肿之症,身重身痛,足胫冷,胸满闷,遍身肿,此寒湿肿之症也。寒湿身肿之因,或时令阴雨,天气寒冷,或居处阴湿,阴寒之气,袭于肌表。或因汗出遇水,水寒所伤,则寒

  • 小便频数

    证名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七:“脬气不足,小便频数,昼甚于夜者,缩泉丸;或时清利过多,或时频数赤涩者,旧用萆薢分清饮,多不应,改用加减八味丸,效;若夜起小便多者,八味丸加五味子;数而少为实热,宜渗之,五苓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