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漏外治法之一。《五十二病方》已使用薰洗法治疗痔漏。即用药物煎汤先薰后洗的治疗方法。常用方剂有五倍子汤,荆芥汤,却毒汤,枳壳汤等。多具活血消肿、止痛止痒、收敛祛毒作用。适用于嵌顿性内痔、血栓外痔、炎性
【介绍】:见林珮琴条。
舌根有白苔,舌尖淡红。为表证之候。若恶寒,身热,头痛者宜发汗解表。亦可见于太阳府证,其症头痛发热,烦渴饮水,水入即吐,小便不利,宜用化气利水之五苓散治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食疗著作。1卷。明·汪士贤《山居杂志》载此书,题为清漳陈达叟撰。不著时代。所载食品二十种,各系以“赞”,皆粗草具。故曰蔬食。
【介绍】:见皇甫谧条。
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当归、生地黄、菊花、谷精草、木贼、大黄(酒炒)、羌活、石决明、蔓荆子、白芷、黄柏、连翘、龙胆草各一钱,蝉蜕七个。为粗末,水煎,食远服。治翳矇瞳子。
古病名。指脐下有硬结肿块的一种疝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腹中脐下有积聚,名曰胕疝也。”《医宗必读》卷八:“疝,足阳明筋病,内有脓血,即巢氏之胕疝,子和之血疝也。宜用桃仁、玄胡索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术、
病名。①指邪伏于内,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。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二:“中而即病者,名曰伤寒;不即病者,寒毒藏于肌肤,至春变为温病,至夏变为暑病。”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:
见《湖南野生植物》。为蕨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“外阳,在外踝上三寸,阳郄。”所指即跗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