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又名敦疽、足指发。即除大指(趾)外发于四趾之脱疽。证治见脱疽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三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云和,号羲桐,江苏丹阳人,勤奋钻研医学数十年,日课生徒,晚则灯下批阅方书,每至油尽。为人治病颇众,然不以医名。晚年采各家之长,结合自身临证经验,于1
证名。指目视昏矇不清。多由阳明腑热炽盛,邪热上蒸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”《伤寒论本义》:“其目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九虫病之一。又名白虫病、脾虫病。多因食未熟猪、牛、鱼肉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寸白虫候》:“寸白者,九虫内之一虫也。长一寸,而色白,形小褊。因府藏虚弱而能发动。或云:饮白酒,以桑枝贯牛肉炙食,并生栗所成;
病名。为一种大疱性疮疡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由心火妄动,或感酷暑火邪入肺伏结而成。本病初起为赤色潦浆脓疱,破后黄水浸淫,焮热痛痒,遍体可生。治宜清热解毒除湿。内服解毒泻心汤。湿热偏胜者,宜清脾除湿
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,天干在上,地支在下,天干反复排六次,地支反复排五次,其顺序则为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以至壬戌、癸亥,凡六十对,便呌甲子,用以纪日或纪年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天有十日,日六
指肺脏受邪之后,输布津液功能失职,致聚液成痰,阻滞于肺的病变。症见痰盛气逆、喘咳等。临床又分痰热阻肺、痰湿阻肺。见各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