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医方

小儿医方

儿科医书。朝鲜族崔奎宪著。后经李基荣、李命七等整理出版。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、证候、辨证施治方剂234首,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。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慢心锐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胼胝

    病名。即手掌、足蹠皮肤局限增厚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因患处长期受压、磨擦,局部气血受阻,皮肤失营而成。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。患处皮肤增厚,以中央为甚,触之坚硬或有疼痛,边缘不清,表面多光滑,呈黄白色

  • 阴烂

    病证名。见王世雄《潜斋医学丛书简效方》。指外阴溃烂。用煅牡蛎、飞滑石、煅蚌蛤、人中白、煅龙骨、冰片,共研末局部上药。参见阴蚀条。

  • 熏灸

    灸法之一。用水煮艾或其他药物以其热气熏患处;或用火燃艾以其烟薰患处称为薰灸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中风掣痛,不仁不随,并以干艾斛许,揉团纳瓦甑中,并下塞诸孔,独留一目,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薰之,一时即知矣。

  • 阴水肿

    病证名。肿满之一。属寒属虚,主要由于患儿脾肾虚弱,脾虚不能制水,肾虚不能化水,以致水邪停留,外泛作肿,内停作胀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阴水肿,身不热,口不渴,身冷怯寒,二便自调。”脾虚宜健脾利水,用茯苓导水

  • 医钞类编

    综合性医书。24卷。清·翁藻编。刊于1830年。全书摘录清以前医学文献及各家学说、分门别类汇编而成。卷1为运气要诀、经穴图考、奇经八脉;卷2脉要、名医杂著、名医方论、医门八法、六经定法、伤寒总论等;卷

  • 肝足厥阴经病证

    病证名。指足厥阴肝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肝足厥阴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仰,丈夫疝,妇人少腹肿,甚则嗌干,面尘,脱色。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满,呕逆,飧泄,狐疝,遗溺,闭癃。为此诸病

  • 痧药丸

    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、哈尔滨方)。又名痧气丹、痧药、痧气灵丹、痧药蟾酥丸。蟾酥(酒烧化)27克,天麻、雄黄(水飞)、朱砂(水飞)、麻黄各108克,甘草(微炒)132克,苍术(米泔浸)90克,

  • 冬瓜丝

    出《药性论》。为冬瓜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尚药局

    古代管理药品及其他有关事务的最高机构,南北朝时期北魏等朝归属门下省。至唐属殿下省。局内设奉御2人,官阶五品下。直长2人,掌管为帝王配制药物,并由文武长官1人监督。药成后,要由医佐、奉御、殿中监、皇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