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惟宜。安徽祁门人。曾学医于名医汪机,将汪机的弟子所录的汪机医案,编成《石山医案》(1519年)。
六腑病候之一。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少阳属胆,与肝相为表里。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。多因肝气有余、湿热蕴胆、胆气虚怯或猝受惊恐所致。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,故胆病多有胁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状。胆内藏清汁而
病证名。系指舌吐出口外不收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舌出不收心经热甚及伤寒热毒攻心,及伤寒后不能调摄往往有之。”参见舌纵条。
出《本草原始》。月经的别名,详月经条。
古病名。出《灵枢·水胀》。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,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。多因气阻血瘀,癖结所致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肠覃者,寒气客于肠外,与卫气相搏,气不得荣,因有所系,癖而内著,恶气乃起,瘪肉乃生。
病证名。风痰阻于胸鬲而引起的痫证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鬲痫之为病,目反,四肢不举。”治宜利胸鬲风痰。或用灸法,先灸风府,次灸百会、人中、承浆。
证名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症备要》。即目视无光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克企。原籍姑苏(今江苏苏州)。祖父严道通,以医业起家,后来迁居金陵(今南京一带)。永乐(1403~1424年)年间,在太医院学医,后行医,有医名。
流痰病的一种。见《医门补要》卷中。多发于儿童。起病胸前逐渐高凸,按之发硬,皮色不变,状如鸡胸,伴有咳嗽、气喘、潮热、盗汗、消瘦等症;久则溃流稀脓,易成瘘管,日久难愈。相当于胸骨结核。治宜服补肺养阴汤加
见针灸传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