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针灸大成条。
见幼科指南条。
12卷。清·张琰撰。刊于1741年。卷1~2载药性、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;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;卷4~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;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;卷10女子痘症;卷11麻疹论治;卷12麻痘诸方。其治痘之法遵循
气功学著作。明·伍守阳撰并注,堂弟伍守虚同注。书不分卷,成书于明天启壬戌(1622)年,至崇祯十二年(1639)增注,遂有六万言。全书从总论《道原浅说篇》冠首,下述直论九章,即:《先天后天两直》、《药
脉学著作。1卷(即《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》卷一)。清·何梦瑶撰。首为十二经脉歌,次为四诊心法撮要、辨阳证阴证要诀。书中对诊脉,望色,察面及五官、唇、齿,辨舌,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,并介绍八脉要诀、脉
病证名。指阳气不足,阴寒积滞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寒积腹痛之症,绵绵而痛,无增减,得热稍止,得寒更甚,身无热,小便清利,痛则下痢,此寒积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真阳不足,身受寒邪,饮食生冷,胃阳不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玄台或元台(一说字仲化)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他根据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《黄帝内经》十八卷以及《素问、离合真邪论》所载“九针九篇”的说法,认为《内经》应分为《素问》、《灵枢
证候名。指脾为邪气所壅滞。多由饮食积滞所致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一:“脾实者为胀满气闭,或为身重。”治宜消导、运脾等法。
【介绍】:见徐锦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豆豉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