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姜片虫病

姜片虫病

病证名。我国地方病的一种,因其虫形似姜片,故名。虫色赤如生肉,故又叫赤虫。在东南沿海各省和华中某些地区都有流行,长江以北很少。本病可引起腹痛,腹泻,浮肿,贫血等症状,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,但预后一般良好,姜片虫驱除以后,患者迅速恢复。若反复感染又不治疗,可导致重度营养不良,有造成全身衰竭的危险。本病因食生菱角、荸荠等吞入姜片虫的囊蚴所引起。成虫寄生肠道上部,上犯胃气,下扰肠道,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等症。治疗用槟榔煎水,早上空服,不须另服泻药,连用2~3天。病情严重,气血亏虚者,则宜补脾胃,先服参苓白术散;待全身症状改善后,再予驱虫

猜你喜欢

  • 夹钟

    六吕之一。详六吕、六律条。

  • 济生鹿茸丸

    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即鹿茸丸第三方,见鹿茸丸条。

  • 胁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胁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风湿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胎生

   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,直至出生为止的过程。

  • 龙虎升腾

    即龙虎升降,见该条。

  • 煖水脏

    即温肾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十一脏腑

    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与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六腑合称十一脏腑。见《侣山堂类辨》:“十一脏腑,应天之六津五音。”

  • 牛筋条根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山胡椒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脉的通路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中气穴,则针游于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