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积聚门》。即贲豚。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,可见气逆冲心满闷,或见膀胱切痛,上冲腹胁满痛,上下攻走疼痛等证。治宜槟榔散、四味丸、天雄散等方。参见贲豚条。
见慈幼新书条。
病证名。指结胸之因外感病邪所致者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论结胸治法》:“结胸之证,有内伤外感之殊。……外感结胸,伤寒与温病皆有。伤寒降早可成结胸,温病即非降早亦可成结胸,皆外感之邪内陷与胸中痰饮互相胶漆也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罗布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生平履贯未详。撰有《资蒙医经》一书。
证名。见《伤寒发微论》。指汗出如油之状,黏腻不易流动。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。参见绝汗、油汗、黏汗条。
气功术语。即把舌下的唾液咽下。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大巢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经来腹痛,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白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