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古今药物别名考》。为砂仁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。病人表现头晕、面红升火、眼花耳鸣、腰部痠痛、咽干、夜卧不安,或有盗汗、尿少色黄,舌红苔少,脉弦细,用杞菊地黄丸。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,即滋水涵木法。见滋水涵木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经效产宝》卷中。即产门不闭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瓦楞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三十九。即阳暑。详该条。
见《履岩本草》。即梧桐白皮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喉科金钥》卷上。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。参见喉痹有关各条。
病名。出《治疔大全》。即断指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》。古人认为夏季大热,感受暑邪,伏于肠胃,而不即时发病,待秋气候凉爽,感受外邪,引动伏暑,乱于肠胃,清浊相干,则成吐泻。其症突然呕吐,腹泻,小便不利,泻下物色黄或赤等。治宜清
厚而丰盛,亦作亢盛。《灵枢·痈疽》:“热气淳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