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中风之一。见《医宗必读·类中风》。又名痰中。指痰湿酿热生风而致突然昏仆之证。《医学心悟·类中风》:“湿中者,即痰中也。凡人嗜食肥甘,或醇酒乳酪,则湿从内受。或山岚瘴气,久雨阴晦,或远行涉水,坐卧湿地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土贝母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清河(今河北省境内)人。崔彧弟子。
古病名。指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心脏》:“扁鹊云:脉绝不治三日死,何以知之?脉气空虚,则颜焦发落。脉应手少阴,手少阴气绝,则脉不通血先死矣。”参见脉极条。
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,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。详酒剂条。
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左胁应春分。”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。左胁在节气与春分相应。
药物剂型之一。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媒,提取药材中醇溶性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。如牙痛水(成药)即为此剂型。
病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讲义》。即睥肉粘轮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病诸候》。又名血汗、肌衄。详血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