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一枝黄花之别名。②见《杨氏经验方》。为百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盐肤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艾炷灸之一种。又称明灸、着肤灸。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。施灸的方法,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,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二种。详各该条。
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养生专书,明·高濂著,二十卷,刊于公元1591年。全书分八个部分,内容较广,从养生出发,涉及衣、食、住等各方面,较有参考价值。
痧证之一。指痧胀而有呃逆者。《痧胀玉衡·呃逆痧》:“痧胀为呃,有痰火血郁之分,有食阻气阻之异,有病重喘呃之凶。苟非细辨受病之原,用药稍或不妥,非惟不效,势必呃死,是明痧呃之害焉。”治宜放痧,方用细辛大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漆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杨继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