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吴谦条。
病证名。指因血虚而致的烦躁。《脾胃论》:“如发热恶热,烦躁,大渴不止,肌热不欲近衣,其脉洪大,按之无力者,……此血虚发躁。”治宜当归补血汤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即解溪,见该条。
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隔山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五:“此症因脾肺受寒,其色不红,若用寒冻之剂,七日之内必成脓。”系指患喉痈之色淡白者。身发寒热,六脉俱紧。治宜温散寒邪。方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。或针刺少商、商阳两手四穴出血。
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黄芩泻白散,见该条。
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一十九方。柴胡、麦门冬、炒桃仁、赤芍药、干地黄、鬼箭羽各一两,人参、琥珀、地骨皮、白术、炒枳壳、桔梗、当归各三分,鳖甲(醋炙)二两,麝香一分。为末,用益母草汁、青蒿、童便各一升,生姜三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白药子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精于脉诊,善于治疗疑难病。
病证名。指伤寒病的太阴、少阴、厥阴证而言。参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