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草医药经验交流》。为黄毛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耳垂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,故名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梵天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男性尿道口。《寓意草》:“其实漏病乃精窍之病。”
病名。见路际平《眼科临症笔记》。即小儿疳眼,详该条。
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木槿花之别名。②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灯盏细辛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指未病而用针灸刺激穴位,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新生无疾,慎不可逆针灸之。如逆针灸,则忍痛动其五脏,因喜成痫。河洛关中土地多寒,儿喜病痉,其生儿三日,多逆灸以防之。”
①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海螺之别名。②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土党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。又名攒牙疳、攒齿疳。多由肝胃二经热毒炽盛,复感风邪而发。多见于小儿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生于牙根,不分上下,初起齿痛,牙根肉内忽透一骨,似牙尖锐,疼痛异常……小儿多
十五络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少阴络脉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