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呕血由气逆而致者。多因情志过分激动,肝火随气上逆而然。常伴见胸胁满痛、烦躁而渴等症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气逆失血者,血从气逆,得之暴怒而厥也。经云:阳气者,大怒则形气绝,而血菀于上,使人
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冲阳,见该条。
①指脾的阴阳五行属性及生理、病理特点。脾胃于五行属土,但脾为脏而属阴,主运化水谷,脾气易为湿浊所困,故称其为湿土。《血证论》卷一:“脾称湿土,土湿则滋生万物,脾润则长养脏腑,……若湿气太甚,则谷亦不化
解剖名。指胸骨柄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,天突穴之外。”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即八爪金龙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钱秀昌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柳絮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指生于小腿肚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见王肯堂《胤产全书》。亦名子鸣、儿啼、腹啼、鸣胎、胎哭、腹哭钟鸣、钟鸣。指孕妇因气虚,或胎热不安,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人参清肺汤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