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267~300【介绍】:晋代哲学家,兼明医术。字逸民。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)人。反对玄学清谈,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,主张革新。
脉象。阴指尺脉,阳指寸脉,尺脉搏动明显滑利,有别于寸脉。可见子妊娠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搏阳别,谓之有子。”
膈证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见《医方考》卷三。详食膈条。
指足位分娩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用力太早。儿不能自顺。只一直下,先露其足。谓之倒生。”详倒产条。
见舌鉴辨正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鬼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伤寒九十论·脐中出血》:“本少阴证,而误汗之,故血妄行,自脐中出。……予以治少阴之本,而用姜附汤。”本证亦有由肾火外越而致者,宜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等药。
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等篇。指肌肉瘦削如脱尽的征象。多因精血内竭,中气虚衰所致。本证可见于虚劳、久病垂危及痿等。
病证名。由脾经风热所致。症见下睑内生肉粒,色黄而软,细小如粟。治宜祛风清热。可选服银翘散或驱风散热饮子加减。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。参见粟疮条。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草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