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胎前吞酸。详该条。
上、下唇交会处。因在口的两侧,故称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老鼠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六:“叉喉瘤,亦有生于关外。”
即下眼睑。见胞睑条。
【介绍】:见潘楫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郭居易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神气怯弱,遭受外感以后,又被外界异声异物所惊吓,或者由于邪热的刺激,则可引起神志不宁,成为本证。症见身热烦躁,面色青赤,睡卧不安,且有胆战心惊的现象。初起
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五十七。煅软石膏、制半夏、制天南星、炒香附、炒栀子各等分。为末,米粥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姜汤送下。治嘈杂暖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