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上、下唇交会处。因在口的两侧,故称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即蒲种壳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
针具名。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,因其刺激仅及皮肤,故名。可用6~7号缝衣针5~7枚,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,亦称箸针。市售小锤式皮肤针,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,分别有梅花针、七星针、丛针等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即胞衣不下。详该条。
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白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医述条。
即水针疗法,见该条。
指阴寒偏盛。阴盛则阳衰,往往出现厥逆、痰饮、水气等内寒证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阴盛则内寒。”
即放痧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