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十三贝母条下。即人面疮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宁条。
指气脱、血脱、神脱。明·赵贞观《绛血丹书》:“产后患崩者,谓之血脱;气短似喘者,谓之气脱;妄言妄见者,谓之神脱。”也有认为产后气随血脱,出现的唇白,眼闭,口开,手撒,厥冷,六脉微细欲绝者,谓之气脱。
名词。出《医心方》。即阴道穹窿。
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。临床用于腹痛腹胀、大便稀烂热臭,舌苔黄腻等肠胃湿热证候。常用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枳壳、猪苓等。
古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颜直之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射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卫生家宝》。即柿蒂汤第一方。见柿蒂汤条。
见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