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发泡

发泡

外治法之一。亦称起泡提泡。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敷贴于特定部位上,使之发泡的治法。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,放于小膏药中心,贴项两侧(患左贴右,患右贴左)治急性扁桃体炎(贴后三、四小时起泡,以消毒针挑破,挤出黄水,涂以红汞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浊邪害清

    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,蒙蔽头部孔窍,出现神志昏蒙和听觉障碍的病机。《温热论》:“湿与温合,蒸郁而蒙蔽于上,清窍为之壅塞,浊邪害清也。”

  • 粘蝇草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脱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臭拉秧子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天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豪针

    豪与毫通,即毫针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:“婴儿者,其肉脆血少气弱,刺此者,以豪针……。”

  • 螺疔

    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中国外科学大纲》卷下。指疔生于手指螺纹处,又称螺纹疔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
  • 顼颅

    头骨的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韩天爵

    【介绍】:见韩懋条。

  • 草鞋带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即解溪,见该条。

  • 四经

    ①指四时的平脉。即春弦、夏洪、秋浮、冬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四经应四时。”②寸关尺三部,每部各主四经脉。(如左寸心与小肠,右寸肺与大肠)。《难经·十八难》:“脉有三部,部有四经。”

  • 灸法术语。①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。每灸一个艾炷,称为一壮。②指艾炷。如大壮灸,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,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