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黑燥厚苔边红舌。舌色纯红,中心黑厚而干,形似小舌。为邪热结于里之象,宜攻下泄热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金刚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:“胎前二乳肿痛,身发寒热,名乳吹。”即妊娠乳肿。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,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飞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本草著作。唐末五代间医家李珣撰。6卷。本书从50余种古代文献中引录有关海药资料,记述药物产地、形态、性味、主治、服法、禁忌等知识。原书已佚。存世佚文中保留药物124种,其中46种不见于前代本草所载。《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即延胡索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即水翁花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