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灸疮脱痂后所留遗的瘢痕。《抱朴子·仙药》:“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,……灸瘢皆灭,面体玉光。”
病名。见《喉舌备要》。《喉科方论》:“此症发在喉中,左右舌俱黑色,此是肾经传来不治之症。患是症者,必大寒大热,盖伤色过度,肾绝故也。”治宜滋肾养液。用左归饮、六味地黄汤等加减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初生不啼。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仙人掌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痄腮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科技》(1):34,1979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陕西人。曾在太医院任职,读医书较多。著有《伤寒撮要》(已佚)、《针灸详说》、《针灸集书》等书。
病名。喉风之一种。指自觉咽喉紧缩压迫感,呼吸困难,汤水难下为其主要症状者。多由膏粱厚味,醇酒炙煿太过,或肺胃蕴热,复感风热,火动痰生,痰火邪毒壅塞咽喉所致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紧喉膏粱风火成,咽喉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嬾真子录》:“小满,四月中,谓麦之气,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。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。
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吴甡选辑。约刊于1710年。吴氏此编的脉学部分,基本上取材于《王叔和脉诀》和《濒湖脉学》,后附望、闻、问及小儿色诊。书中叙述各脉体象以《濒湖脉学》二十七脉为宗,删去原《王叔和脉诀》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