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邵武(今福建邵武)人。曾注解《圣济经》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南天竹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旋覆花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养生经》一卷,已佚。
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阳虚失血者,脾胃气虚,不能固护阴气也。仁斋直指云:血遇热则宣流,故止血多用凉剂。然亦有气虚挟寒,阴阳不相为守,荣气虚散,血亦错行,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。外证必有虚冷之状,
病名。见《喉痧正的》。即喉痧。清·叶天士云:“雍正癸丑年间以来,有烂喉痧一症,发于冬春之际,不分老幼,遍相传染。发则壮热烦渴,密肌红,宛如锦纹,咽喉疼痛肿烂,一团火热内炽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病证名。麻疹发热而口渴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:“麻证原是火邪,心火内亢,肺焦胃枯,津液干涸,发热之时,未有不渴,不可以冷水与饮,只宜绿豆、或芝麻,或陈炒米煎汤饮之。”如麻疹初起即口渴、热重者,多挟温
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脱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百眼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