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荔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楚条。
养生术语。始见于《灵枢·病传篇》:“或有导引、行气、乔摩、灸、熨、刺、焫、饮药之一者。”参见导引及行气条。
出《灵枢·胀论》。与胃相通的五个出入口:咽门、贲门、幽门、阑门及魄门。《类经》十六卷:“胃之五窍,为闾里门户者,非言胃有五窍,正以上自胃脘,下至小肠、大肠、皆属于胃,故曰闾里门户。如咽门、贲门、幽门、
见明目至宝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风赤疮痍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J21。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,张口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,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聤耳,齿痛,颌肿,眩晕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骆驼蓬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肾阴,与元阳相对而言,是生命的本元,故称。又别称天癸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一:“元阴者,即无形之水,以长以立,天癸是也。”详肾阴、天癸条。
见女科辑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