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指旋螺突起之睛珠亦显突出者。参见旋螺突起条。
出《素问·举痛论》。又称热则气泄。炅,即热之意。气泄,指阳气外泄。热则毛窍腠理疏松而多汗,阳气随汗散泄于外。
【介绍】:见葛乾孙条。
病证名。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妇人阴中生核,肿大不消,此亦阴挺之类,用蚌蛤肉塞阴中,日换数次,早服补中益气汤,晚服龙胆泻肝汤,连服数日即消;消后再用四物汤加柴胡、山栀、龙胆草调理。”
膈证之一。指因七情郁结,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第九章:“饮食入胃,便吐粘涎,膈塞不通,便结而粪如羊矢者,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。名曰痰膈。”治用辛润涤痰法。如五汁饮加狗宝,或程氏启膈饮加
证名。指口唇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。《嵩崖尊生书》卷六:“唇瞤唇动不止也,属肝风。柴胡、防风、荆芥、山栀、薏苡、赤小豆、生甘草、当归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舌病源流》:“有唇口瞤
真热假寒证的别称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寒热有真假者,阴症似阳,阳症似阴也。”多因阳盛之极,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。《医宗必读·疑似之症须辨论》:“阳盛之际,往往发厥,厥则口鼻无气,手足逆冷,有似乎阴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真州(今江苏仪征)人。字子固,号玉田隐者。以善治奇病闻名。
病证名。见《辨症录·头痛》。边,指边侧。即偏头痛。详偏头痛、偏头风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GB22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别名泉液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,腋下3寸,当第五肋间隙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,胸长神经的分支;并有胸腹臂静脉,胸外侧动、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