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六经提纲

六经提纲

伤寒六经辨证的纲领。是从《伤寒论》条文中提出来的。清·柯琴伤寒来苏集》卷一:“仲景作论大法,六经各立病机一条,提揭一经纲领,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。”六经提纲为:①“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”②“阳明之为病,胃家实也。”③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咽干目眩也。”④“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,若下之,必胸下结鞕。”⑤“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”⑥“厥阴之为病,消渴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蚘,下之利不止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布荆子

    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黄荆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鱼尾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多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。生于项后发际两旁角处,脑后发之旁,属浅表轻症,易成脓,治同外痈。相当于枕后化脓性淋巴结炎。

  • 心气实

    即心气实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。”参见心气盛条。

  • 六微旨大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阐述天道六六之节,应天气,应地理,主岁主时加临之六气,其所论各节内容至为精微,故名。文中还对宇宙万物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,特别是生化方面作了反复的说明,同时对万物在气交

  • 气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古萸连丸

    见《医学入门》卷六。即左金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儿痉

    病名。见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,即子痫。详该条。

  • 六郁

    六种郁证的总称。见《丹溪心法·六郁》。指气郁、湿郁、痰郁、热郁、血郁、食郁。《医学正传·郁证》:“夫所谓六郁者,气、湿、热、痰、血、食六者是也。”详各条。

  • 舌上生菌

    病名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舌上生菌,此恶症也。初起如豆,渐大如菌,疼痛红烂,由心脾热毒所致。”即舌癌。参见舌岩条。

  • 紫蕺

    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