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全幼心鉴

全幼心鉴

儿科著作。4卷。明·寇平撰。刊于1468年。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,服药须知,小儿的生理、血气、禀赋、保育、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;卷2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;卷3~4分论小儿诸病(以内科病证为主,包括痘疹),并附录《小儿明堂灸经》。书中除“选古方效用今日者”(见自序)予以汇集说明外,对面部及虎口三关、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,并附图40余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对对花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兰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痔散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八方。猪左悬蹄甲、露蜂房、鳖甲、刺猬皮各五钱,蛇蜕一条。各烧存性,为末,每服二钱,入麝香少许,空腹井水调下。治痔疮。

  • 胎病潮热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儿在胎中,孕母曾患疟疾,或为邪热所伤,儿受其气,生后出现潮热,热来之前,身体寒战,牙关紧急。治宜调其阴阳,阴阳自和,其热自退。

  • ①人身体液的组成部分。来源于饮食,随三焦之气,出入于肌肤腠理之间,以温养肌肉,充润皮肤。津出于腠理则为汗,下达膀胱即为尿。若腠理闭,津不能出,则下降于膀胱而小便增多;反之,汗多则津不化水下行,小便就会

  • 胡勉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《伤寒类例》,已佚。

  • 棘刺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棘针,详该条。

  • 补真润肠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一方。又名助阳汤。柴胡一钱二分,高良姜二钱,白葵花七朵,防风、郁李仁、干姜、甘草各一钱,陈皮、生黄芩各五分。为细末,水煎去渣,食前热服。治白带,阴户冷痛,控心而急痛,身黄皮缓身重。

  • 气六合汤

    《医垒元戎》方。①当归(酒浸炒)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地黄(酒洒蒸)、厚朴、陈皮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气虚弱,起则无力,恇然而倒。②当归(酒浸炒)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地黄(酒洒蒸)、木香、槟榔各一两。为粗末,

  • 痰湿月经过少

    病证名。多因素体肥胖,躯脂过盛,或嗜食厚味,痰湿内生,躯脂湿痰壅阻经隧,以致冲任血行涩滞。症见月经过少,色淡质稀,或兼见白带量多,面色白,头晕心悸,下肢轻度浮肿等。治宜健脾燥湿化痰。方用苍附导痰丸,或

  • 夏子益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名德懋(一名德)。取师传方药及家藏方,编为《卫生十全方》12卷;附以自著论述奇形怪证的《奇疾方》1卷,共十三卷。原本散佚,今有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本《卫生十全方》3卷,《奇疾方》1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