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时气。参见时行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眉疽。见该条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榼藤子之简称。详该条。
水液外渗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:“夫盐之味咸者,其气令器津泄。”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刺手法。《金针赋》:“进气之诀,腰背肘膝痛,浑身走注疼,刺九分,行九补,卧针五七吸,待气上下。”意指针刺得气以后,行九六补泻法中的补法,术毕,留针5~7次呼吸,待气至病所。
骨名。即指骨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此乃胃家之邪热发泄所致。痧透则呕自止。若痧隐而不透,呕甚吐者,治宜以透邪、解毒、清热、止呕之剂。参见疫喉条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叔承,别号嗣泉,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)人。出身于世医之家,曾博采群书,汇要而编成《医学六要》一书,共十九卷,包括《四诊法》、《经络考》、《病机部》、《治法汇》、《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九香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