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证辨
见医学摘粹条。
见医学摘粹条。
证名。指鼻腔流出稠厚浊液。见《医学入门·鼻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鼻病源流》:“鼻渊其症,鼻流浊涕或稠涕。”详鼻渊条。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方。羊肾一具,桂心一两,人参、泽泻、甘草、五味子、防风、川芎、黄芪、地骨皮、当归各二两,茯苓、玄参、芍药、生姜各四两,磁石五两。为粗末,先煮羊肾,去肾入诸药,再煎,分三次服。治
【介绍】:见吴澄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指湿气偏胜而出现泄泻。脾恶湿喜燥,湿气内盛则脾阳受遏,运化功能失调,故见脘腹胀闷、大便泄泻等症。
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三方。炒苏子、炒苦葶苈子各一两,大黄(酒蒸)、黄芩各四两,煅青礞石、沉香各五钱。为末,水泛为丸,姜汤送下。治小儿食积生痰,气促痰壅,咳嗽频作,便秘者。
【介绍】:参见刘翰条。
指血中荣气有热而引起血肉腐坏,血气污浊不清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疠者,有荣气热胕,其气不清,……皮肤疡溃。”张志聪注:“胕,肉也。……有荣气胕热者,言有因风伤荣气,搏而为热,热出于胕肉之间……。”
【介绍】:见程充条。
脉象之一。三部脉举按皆有力。《脉经》:“实脉大而长,微强,按之隐指愊愊然。”主实证。《校正图注脉诀》:“实者,阳也。指下寻之不绝,举之有余,曰实。主伏阳在内,脾虚不食,四体劳倦。”
①人体部位名。亦称篡、下极、屏翳。指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篡者,横骨之下,两股之前,相合共结之凹也。前、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,又名屏翳穴、会阴穴,即男女阴气之所也”。②经穴名。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