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腹胀

伤寒腹胀

病证名。指伤寒病邪传里所致的腹胀。又分热结膀胱腹胀,及阳明胃实腹胀,血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·肿胀总论》:“伤寒腹胀之症,恶寒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小腹胀满,此热结膀胱之症。若里热不恶寒,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,此阳明胃实腹胀之症,若腹胀硬痛,小便自利,大便或黑,此蓄血腹胀之症也。”多因表邪不解,内传膀胱,或热结或血蓄下焦所致。治宜逐瘀、利水、攻下为主。如热邪入里,腹胀满,脉沉数,大便结者,宜承气汤;若寒热者,大柴胡汤。若热结膀胱腹胀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羌活木通汤调六一散。若腹胀小便利,大便黑,宜桃仁承气汤。参见腹胀、胃实腹胀、蓄血腹胀、热结膀胱腹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之府

    指脉管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夫脉者,血之府也。”详脉条。

  • 黄水疮

    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滴脓疮、黄水粘疮。由于脾胃湿热过盛,兼受风邪相搏而成,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,继之成粟米样水疱,逐渐增大,疱液初呈透明,后为混浊,基底红晕,

  • 墨义

    宋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。其方法系由教授出题,由被考者根据记忆进行笔答。

  • 睑皮

    解剖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
  • 心肺气虚

    心气与肺气俱虚的病证。因肺气虚导致心气不足;或由心气虚损导致肺气亏虚。症见久咳不已,气短心悸,面色白,甚或口唇青紫,舌淡,脉细弱等。治以补益肺气为主。

  • 天竺参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还阳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陵

    经穴名。代号PC7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太陵。别名鬼心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输(土)、原穴。位于掌后腕横纹上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。布有正中神经掌支,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;并有腕

  • 耳胀痛

    证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。自觉耳中作胀,或兼疼痛。治宜清肝胆实热。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(磨水冲服)。

  • 内庭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4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;或于二、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。主治发热,头痛,牙痛,

  • 牛舌黄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