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狼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国药的药理学》。即亚麻子,详该条。
见《玉峰郑氏女科秘传·经候》:“经血平时常二、三、四月一行,饮食如常,动作不衰,腹中不痛,面色不改,名间经。”
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亦名胎前暑泻。多因孕后内伤生冷之湿,外受暑热之邪,湿热损及肠胃,症见泄泻如水,烦渴尿赤,自汗面垢等。由于耗伤津液,则易伤胎。治宜清暑去湿,并需注意安胎。方用藿香正气散
指肩胛骨、子骨,左右共四块。详各条。
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。症见口渴不饥、大便坚结,苔先灰滑,后反黄燥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湿久生热,热必伤阴,古称湿火者是也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集成》卷二。即酒齇鼻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生。生平欠详。著有《小儿形证方》2卷。
【介绍】:见马哈也那条。
证名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指患眼遇风痒极者。详目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