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一日一夜环周于二十八宿,运行一宿的距离称为一舍。三舍就是三宿之距(见《灵枢·卫气行》)。
又称温肺散寒。肺寒证的治法。肺寒本属阳虚,阳虚生外寒,故本法具温肺、散寒作用,多用辛温解表之剂,常用细辛、桂枝、麻黄、干姜、葱白之类。阳虚则阴盛,故肺寒多饮证,治宜温肺逐饮,常用小青龙汤、苓桂术甘汤等
指肺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七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》:“肺寒虚,逆满,上气,咽中闷塞,寒从背起,口中如含冰雪,语无音声,舌本干燥,吐沫,唾血,不能饮食。”《圣济
骨名。即下颌骨的关节突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玉梁骨,即耳门骨。其处上即曲颊,下即颊车,两骨之合钳也。”
疔疮外治法之一。见清·过铸《增订治疔汇要》。先将疔头用瓷片刺破,寻活蜘蛛一个,越大越好,放疔上,蜘蛛自能奔赴刺破处,吸拔其毒,少时蜘蛛不动即取下,放冷水中自活。如不愈,用蜘蛛再行吸拔,或另取蜘蛛用之,
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卷二:“所谓聋者,由水衰火实,热郁于上,而使听户元府壅塞,神气不得通泄也。”听户,系指接受声音的门户,即耳窍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临产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病筋脉相引而急,病名曰瘛。”瘛与拘挛、拘急之义相近。参见拘挛、拘急、瘛疭各条。
见温热论条。
《时病论》卷五方。又名雷氏宣透膜原法。姜厚朴、藿香叶、黄芩(酒炒)各一钱,槟榔、姜半夏各一钱五分,草果仁八分,粉甘草五分。加生姜三片,水煎服。治湿疟,寒甚热微,身痛有汗,肢重脘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