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端录痘疹
见仁端录条。
见仁端录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托盘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即下发背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源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腰部,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。主治消渴,小便频数等。艾炷灸3~7壮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喜则气缓。因暴喜伤阳,心神涣散,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病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二十八。即胃脘痈。见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三十方。半夏一两(每一枚配虫一个,同捣烂,炒黄),自然铜二钱(醋淬),古文钱三钱(醋淬),乳香、没药各五钱,骨碎补七钱。为细末,每服三分,用导滞散二钱,热酒调下,次日再服如前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白果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,发育迅速;又稚阳稚阴,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。所以感邪以后,邪气容易蕴积泛滥,病势嚣张,出现实证热证。如急惊风证,往往发病急暴,迅即壮热,抽搐,邪热盛实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