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通经络、祛散寒邪的治法。①寒邪凝滞经络,肢体关节疼痛,痛有定处,日轻夜重,行走不便,常用麻黄、桂枝、苍术、制川乌、附子、细辛、千年健等药。②伤寒寒中少阴之经,外连太阳之证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,温少阴之
【生卒】:十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生,擅长骨伤科,为翰林医学。据载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韩昰在战争中左股部中箭不出近三十年,行走困难。1004年(景德初)经刘赟治疗,敷药后箭矢出,行走如故。后任医官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口内上唇粘膜上,当与水沟穴相对处。主治黄疸等。直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
疮‘疡辨脓方法之一。又名应指。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:“用手按之,手起而即复者有脓,手起而不复者无脓,此即为引手。”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图南。江西丰城人。精于医术,旅游行医于宝庆(湖南邵阳)。专心研究四诊,治病认真如临大敌,遇有疑难,常静夜思索,晨起即赴病家处治,并常用所得报酬购买奇方秘论。著《医经翼耑》,已佚。
泛指伤寒太阴、少阴、厥阴等三阴经证候,与三阳经证相对而言。三阴均属虚寒证候。太阴为肠胃虚寒证;少阴为心肾虚证;厥阴为寒热胜复,上热下寒证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贞庵。浙江嵊县人。长于外科,撰有《外科医镜》一书,其中所述多为其生平关于外症治验,主要记述医治疮疡经验。
即暖脐膏第二方,见暖脐膏条。
食物本草著作。8卷。元·吴瑞著。撰于1329年。类列各种食物计540余种,分为米、谷、菜、果、禽、兽、鱼、虫共八门。所谓日用本草,也就是日常所饮食者,即食物本草。正如李汛在序文上所说:“夫本草曰日用本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蝼蛄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