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官

五官

①指鼻、眼、口唇、舌、耳等五个器官,它们分属于五脏,为五脏的外候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鼻者,肺之官也;目者,肝之官也;口唇者,脾之官也;舌者,心之官也;耳者,肾之官也。”“五官者,五脏之阅也。”②指青、黑、黄、赤、白等五色所呈的一般证候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,是谓五官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寒经行后期

   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。亦名血寒经迟。多因经产之时,感受寒凉,寒邪乘虚侵入胞宫,血为寒滞,运行失常所致。症见经期错后,量少,色黯有块,小腹绞痛,得热痛减,面色青白,形寒畏冷。治宜温经行滞。方用温经汤(《金匮

  • 妊娠喘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汪家谟《胎产辑萃》。亦名胎喘。病因脾肺素虚,孕后水气逆行,上乘于肺;或感受风寒,肺气失宣;或火动胎元,气逆作喘;及胎死不下,奔迫上冲等所致。症见痰喘气急,夜卧不安。脾肺素虚者,兼见四肢无

  • 齿疏

    证名。又叫齿豁,即牙缝疏豁。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。详齿豁条。

  • 人胞

    胞衣的别名。即胎盘,药用名紫河车。详胞衣、紫河车条。

  • 濡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象浮小而无力,轻按可得,重按反不明显。《脉经》:“濡者,如帛衣在水中,轻手相得。”《脉诀汇辨》:“濡者,即软之象也。必在浮候见其细软,若中候、沉候,不可得而见也。”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

  • 上鼠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上搭手。见该条。

  • 马蹄防风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。为杏叶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叶酢浆草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古今录验续命汤

    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。即续命汤第一方及第二方,见续命汤条。

  • 走马喉痹

    病名。系指喉痹暴发暴死,势如走马者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三。多由肝脾火闭,气热内结,痹而不通所致。症见咽喉肿痛迅速,连及项颊,汤水难咽,呼吸不利,壮热烦闷,口臭便秘,脉洪大等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内外俱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