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劳所伤

五劳所伤

因劳逸不当,气、血、筋、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劳损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是谓五劳所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年红

    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眩晕

    见顾允若《妇科辑要》。即子眩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脾虚热证

    劳热之一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劳瘵源流》:“脾热,轻重按俱不得,热在不轻不重间,脾主肌肉也。夜尤甚。必兼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无气以动。”可伴面黄,腹胀,肠鸣,泄泻,吐逆,不欲食,

  • 蝎虎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壁虎,详该条。

  • 补骨鸱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补骨脂,详该条。

  • 哮喘

    病名。①哮证与喘证的合称。哮,主要指呼吸气急而喉间有痰鸣声。喘,主要指呼吸迫促。哮与喘在发作严重时均可见张口抬肩,不能平卧等症。哮常并见喘,而喘则未必见哮。《医学正传·哮喘》:“大抵哮以声响名,喘以气

  • 清营

    又称清营泄热。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分的治法。热邪入于营分,症见高热、烦躁、夜睡不安、舌绛而干、脉细数、口渴不甚,可用清营汤,清营解毒,泄热养阴。

  • 平补平泻

   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。《神应经》:“……平补平泻,须先泻后补,谓之先泻邪气,后补真气。”②指调和气血,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有平补平泻,谓其阴阳而平也。阳下之曰补,阴上之曰泻。但得内外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,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,使其质变松脆。如牡蛎、龙骨、瓦楞子,明矾等。

  • 脾藏意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意,意念;是五脏精气所化生的情志活动之一,为脾所藏。思虑过度可伤脾,影响脾的健运而出现食欲不振、胸腹痞满等病症。参见五脏所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