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黑大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、
病证名。指风痰壅盛于肺所致的咳嗽。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:“风痰嗽……直至嗽顿吐饮食痰物伏出尽,方少定。乃肝木克脾土,风痰壅盛。”治宜祛风豁痰。方用青州白圆子加天麻、全蝎、僵蚕等。参见咳嗽、痰嗽
经穴别名,出《医学原始》。即长强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晓澜。江苏如皋人。辑有《吴门治验录》(1822年)、《良方汇集》(1825年刊行)等书,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《灵兰要览》,费养庄之《幼科金鉴》等书。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来西。山东宁阳人。雍正(1723~1735)间监生。传家学,研《内经》,遍读仲景以后诸家方书。治病必洞察标本阴阳之故,凡有心得必一一记录,撰《医学箕裘集》24卷。卒年约八十。次子体
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。详阴阳条。
舌质红而有裂纹。为里热内迫,肺胃阴伤,宜甘寒泻火,育阴生津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。见该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为淡豆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