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又称断泄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十九。详断泄条。
指肾。肾藏元阴与元阳,故称。参肾条。
见妇人良方条。
养生术语。意即减少或节制欲求。其中“欲”有广义狭义两种含意。广义指人的一切欲望;狭义专指性欲。养生术中认为节制性欲至为重要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“阳胜则阴病”,阳热盛的病证,耗损了阴津,治宜甘寒生津,保存津液;又如温病后期,肝肾阴伤,身热面赤,口干舌燥,甚则齿黑唇裂,手足心热,脉虚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漏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睥,即眼睑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,乃气伤之病,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。人皆呼为风,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,非纯风也。若有湿烂及头风病者,方是风邪之故。久而不治,为牵
(yù郁)血液郁积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阳气者,大怒则形气绝,而血菀于上,使人薄厥。”
医家传记著作。10卷。明·李濂约纂于1513年。本书收辑春秋战国至明代68位医家传记。所据资料,系辑自史志、诸家文集。史志、文集不载之著名医家,则予补传。编辑严谨,所收医家,“皆方术醇正者”,而“绝无
六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手阳明之本,在肘骨中上至别阳;标,在颜下合钳上也。”马莳注:“手阳明大肠经之本,在肘骨中曲池穴,上至别阳,标在颜下合于钳上,疑是胃经头维穴。”